時間有約
方向比效率重要我們建議的不是換個時鐘,而是提供一個羅盤
這本主要在說在很多現實生活上許多人,總是說只要努力工作、學習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、運用新的技術或工具、利用特殊的方法建檔與安排行程,我們就能完成所有事情,可是這真的是你所想要的嗎?
後文會提到許多管理時間的方法如第一代、第二代、第三代、第四代,漸漸改進到,我如何規劃時間,達到愛、生活、學習,和發揮影響力,做對我內心想要追求的東西,不像第一代被時間綁住了,我覺得很棒的地方在以終為始,並且使用符合農場法則的方式,找到符合人類四種天賦潛能,自覺、良知、獨立意志、創造力,只要我們的角色是源自使命、理想與原則,我們便不只是將時間分割,而是達成真正的「均衡」。均衡的意義在愛、生活、學習與發揮影響力,而角色則是彼此互補已達成均衡的管道。
我覺得生活要均衡,很多人因為愛、生活、學習、發揮影響力,
造成許多家庭失散,又在事業受到挫折,造成人生低落。
l 良知使我們懂得遵循使命與原則
良知的力量在於它能讓使命與原則相符,同時在面臨抉擇時給我們指引。設定目標的那一刻,其實便是在做一種抉擇。
我覺得良知很重要,我覺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,都知道
哪種該做哪種不該做,良知可以辨別哪個是該做不該做。
日復一日做同樣的事,為同樣的困難與缺點而痛苦,重複同樣的錯誤。我們從不自問:我可以從這一週的生活中學到什麼教訓,避免下一週重複同樣的問題?
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時間或者其他上的問題,可是如果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,還是會一直發生。
相互依賴應該是、也必然和自給自足一樣成為人的理想,因為人是群居動物。
-甘地
一、 所有的公眾行為到頭來就是個人行為
柯維: 對待公眾的政策就是個人道德的擴大
柯維說的很好,公眾就是自己道德的擴大,所以許多人
無法跟同學好好相處,相信再其他團體也一樣,可能原因
就是出在自己身上。
雙贏的思維方式就是互敬的原則,就像馬太福音中的金科玉律──要別人怎麼待你,你就怎麼待人。
雙贏思維,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想法,這樣才能創造更多的
力量,幫助完成事情,而且大家可以拿到應有得福利。
改變世界,先改變自己
這不是件容易事,在目前急就章、短視近利的世界能不受歡迎。但是因為我們對讀者有期許,使我們勇於分享這些觀點。
我覺得縱使外在經濟有多麼不好,相信自己、改變自己,也是可以讓自己適應這個世界,不要抱怨這個世界或者其他人,如何提升自己,比較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