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有三種語言
第一種是有意義的聲音與語言,我以更易於理解的概念,來向各位說明語言的意義與整個外在的環境。第二種是感覺與美學的語言和聲音,這指的是人們在對話中的美感、聲韻和時機,因為人們的感覺會深深地影響到內在思考。第三種是力量的語言和聲音,特別是行動的力量,而這裡的聲音所指的是,人們為了在行動上更有效率所需的工具。
對話(Dialogue)不只是談話(conversation)而已,而是要採取行動。所以,對話可以包合這三種聲音:意義、美學、力量。
之前看完微軟英雄,看到了比爾蓋茲,在他的事業裡,談判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,看到許多的談判技巧,這邊我覺得作者說的很好,讓我知道讓我知道說話的意義在哪了。
第一部:何謂對話
人們可以透過學習,刻意創造我們想要的談話,尤其是在重要的場合
對話的三種層次
人們之所以會一直保有獨自思考的缺點,是因為人們下定結論之後,接著並沒有對它們再進行測試,只將原本的推論視為事宜。換句話說,我們封閉自己,將自己關在各自的思考當中,執著於原來的意見,然後設法找到證據,證明自己是對的,而且對於指著我們錯誤的明顯證據卻視而不見
每當您看到某人的一項特質,一定會繼續觀察他,並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後,對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。
我覺得追隨成功人的腳步,成功人會這樣說,一定有他的道理,很多人
往往超乎自己的經驗,就加以排斥。
這個看法充斥在社會與科學的思想當中,造成世人對機械結構、預測與控制的狂熱。
團體對談的另一項好處.是每個人皆有機會接受各種由他人提出的聲音。不同的參與者其實可以反映各種不同的看法,而當這些聲音出現時.我們可以選擇拒絕,或接受它們與「我」的關連性。不論我們承不承認,我們內心都有很多不同的聲音,有些聲音來自我們再也想不起來的地方,而有些想法則是我們自己創造的。
我們如果受制於某一個觀點就會僵化、無法行動,而暫緩的第一步就是往後退一步
這裡提到當團體對談,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時,就可以從別人的
身上發現到自己的所需、加以學習,但是我們要保持開放的心理,可以接
受不同的看法,使自己更加茁壯。
反思自己的思想有一點像是打開思想工廠之門,然後看看當中的製作流程。一般來說,我們都只注意到思想工廠的產品 思維,卻一點都不知道自己的思維到底如何產生。暫緩就是反觀這些思想的具體行動。
集體的暫緩是將問題提出,讓每個人都能對問題進行思考。團體中的暫緩就像個人所做的暫緩一樣,需要打破習慣性的記憶,以新的反應面對問題。
我們這個世界可能欣賞雄辯的人,所以您若保持沈默,所遭受的風險可能不小。但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感覺.看法,我們也許必須學會怎麼傾聽。我們並不一定要說出自己所想的每一個字。其實,學習選擇說哪些、不說哪些,都能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控制力.更具穩定性。
很多人都感受到說話的「壓力」。由於這樣的壓力,您會漸漸產生某一種想法。也就是說您在說話之前,應該先想清楚日後要說什麼;就像洗照片一樣,您要一張完整的照片,不要一張洗到一半的照片。有時候照片很快就可以洗好,有時候要等待久一點。
當一個人要說出話來,所要承擔的壓力不只是當下還有未來的作法,
之前看有錢人和你想的不同,裡面提到有錢人 先下定好目標,之後
不會反反覆覆,遇到改變決策,就會思考許久,相反的失敗者的思維
就相差180度了。
之前看有錢人和你想的不同,裡面提到有錢人 先下定好目標,之後
不會反反覆覆,遇到改變決策,就會思考許久,相反的失敗者的思維
就相差180度了。
沒有一開始就問我要提什麼論文題目,或是應該讀哪些參考書目。他簡單問了一句:「您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
跟富爸爸說的很類似,想做甚麼,先問自己想成為哪種人。
談話當中的聲音,對談話意圖和內容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
說話是有能力的,思維→行動→結果,當我們說出來的時候就是行動的表現,當然會有不同的結果
說話是有能力的,思維→行動→結果,當我們說出來的時候就是行動的表現,當然會有不同的結果
其他人注意聽,一直到他的聲音在空氣中完全消失為止。一般人都會發現,如果他們在他人結束談話之後,等待幾秒鐘,不立刻發言,一定可以在這段時間內感受到意義上的改變。不過通常在談話進行的時候,說話速度都很快,而停頓不講話時就會變得很奇怪,甚至不禮貌。所以團體可以聚在一起做這項練習,使停頓下來的空間成為大家都很熟悉的現象。
如果參加深度匯談的所有人,都意識到「切入重點」這個挑戰,那麼集體的聲音很快就能出現。假如大家把這個挑戰當成是一項策略,而不是習慣動作,
共同思考這門藝術的核心,就是要探索參與者最深的動機和意圖,這項境界的中心精神就是原諒,不論這個人外顯的動作如何,您要記住去觀察他背後的動機,這並不表示我們完全不管行為,而是透過這個方式,我們可以更加瞭解他人的行為,
力量並不是權威的意思,只是「把事情做好」的精神罷了。這樣的人只注重在行動和領導力,他們隨時都準備承擔責任,使事情有進展。
在隨意的體系裡,每個人都可以決定自己對空間和時間的定義。如肯托所言,當個人受到鼓舞,且允許「做自己的事情」。以隨意體系做事的人活在當下、依照隨時的狀況產生創意。
這邊我覺的作者提到,當共同思考的時候,也是團隊的表現時,會遇到的情形,運用上面的方法,可以促使我們有更好的傾聽、更好的團隊氣氛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